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谨言箴》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2-13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发、志、矢、”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谨言箴》所表达的主旨,养成谨言、慎言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作者在《谨言箴》所表达的主旨  
三、学习难点:曾国藩富有争议的一生。  
四、学习方法: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与预习展示:  
1、简介作者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洋坪(今属双峰)人。  
2.解题。  
道光甲辰(1844)年,曾国藩正致力于程朱理学,模仿韩愈的《五箴》,也写了一篇《五箴》:《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 本文节选的是其中一箴。作者认为巧言、闲言、夸言、传言、铭言,都是言谈的大忌,告诫自己必须改悔,并用以训勉兄弟。  
3、解释下列词语  
女: 解人:  贾欺:  矢: 尤悔:  蹈:  耄: 贾欺:  
辱教: 治:  
4、结合书下注释掌握本文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二)课上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巧言”的危害是什么?  
   
   
   
   
2、作者认为“闲言”何以“搅神”?  
   
   
   
   
3、“解人”和“不解”的对比用意何在?  
   
   
   
   
4、作者为何用较长篇幅指斥“传言”?  
   
   
   
   
5、作者为什么要反对“铭言”呢?  
   
   
   
6、作者在文中怎样论述题目中的“谨言”的?  
   
   
   
   
(三)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曾国藩的《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有恒箴》,把握其主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当堂检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学案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案2
《蚊子和狮子》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2
《杞人忧天》导学案
《核舟记》复习学案
《屈原》赏析导学案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6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桃花源记》学案10
《枣儿》导学案3
《醉翁亭记》讲学稿4
《醉翁亭记》讲学稿3
《湖心亭看雪》讲学稿
《岳阳楼记》讲学稿3
《岳阳楼记》讲学稿2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11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4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导学案4
《苏武传》导学案5
《包身工》学案4
《党费》预习学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7
《龟虽寿》学案5
《庭中有奇树》导学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学案2
曾国藩《谨言箴》ppt课件3
曾国藩《谨言箴》ppt课件2
《谨言箴》导学案
《谨言箴》教学反思
曾国藩《谨言箴》ppt课件1
曾国藩《谨言箴》原文和翻译
《谨言箴》教案2
《谨言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