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铜像》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06 |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去游览一座城市(图片)你看那里有“恢宏的建筑、标志性的三拱凯旋门、宽大的广场、雄伟的市政厅”,这就是(“布鲁塞尔”)。谁来读?
生:布鲁塞尔
师:真不错,读准了“塞”这个多音字。我们一起读。
生:布鲁塞尔
师: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凡是去那里游览的人一定会去瞻仰一座铜像。(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说)
“座”是量词,是“广字头”的座,“铜”是一种金属,“金子旁”,右边“同”表示读音,是形声字。用铜塑成的人像就是铜像。一起读课题。
生:24、一座铜像
2、了解铜像样子。
师:初见铜像,它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谁来读?
生: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师:把“卷卷的”、“翘翘的”、“光着身子”、“正在撒尿”这些词语读好了,小男孩既调皮又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谁再来读?
生: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师:你确实读出了小男孩调皮可爱的样子。(板书:调皮 可爱)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句子。
生: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师:这句话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出示“小男孩既调皮又可爱, , , ,正在 。” 谁会说?)
生:小男孩既调皮又可爱,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
师: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出示句子) 这里有个生字,注意读准字音,一起读。
生:塑
师:“塑”的部首是土字底 。这座塑像是小英雄:
生:于连
师:板书:于连
3、整体感知课文。
师:于连做了什么事,成了小英雄?而且要把他撒尿的样子塑一座铜像?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于连的一件什么事,你能否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预设答案:( 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 用小便
什么时候 什么 怎么做
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
结果怎样
师:谁先来?
生:500多年前,小于连发现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只见一条又粗又长的导火线燃烧着,他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
师:具体说是在人们干什么时?
生: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
师:简单说小于连发现的是怎样的导火线?(手势)
生:燃烧的导火线
师:燃烧的导火线连着什么?
生:大火药库
师:连起来说
生: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全城百姓得救了。
师:你真了不起,用几句话就把写小于连的这件事情说清楚了。谁再来说?
生: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导火线连接着大火药库,他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百姓。
师:你太棒了,说得很流利,还用了课文中的关键字。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体会当时情况紧急。
师:一条又粗又长的导火线“滋滋”地燃烧着,并且连接着大火药库,情况十万火急。课文的第三小节就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请你默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生:(默读第三节,划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师:交流一下
生:当小于连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粗又长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师:(出示句子)这段话比较难读,自己再把它好好读一读,要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句子)
学习第一句:
师:想一想,句子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紧急?(板书:危急)
生:我从“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感受到当时情况危急。
师:(你也从中感受到的举手)哪个词让你感受最强烈?(粗体:一股浓烈的火药味)
生:浓烈
师:浓烈指火药味怎样?
生:火药味很浓。
师:这里指很远就闻到浓重强烈的火药味。这句话中还有没有让你感到情况紧急的语句吗?
生:我从“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感受到当时情况危急。
师:(粗体: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迸”是后鼻音,你读准了。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迸”(仔细看图片)这就是迸跳的火星——向外喷射,向外溅出。迸出的火星怎样?
生:刺眼、耀眼
师:也就是——
生:“夺目”的火星
师:说明当时导火线
生:燃烧得很旺。(板书:浓烈、夺目、迸跳)
指导朗读:
师:火花四溅,情况危急。 谁来读?
生:当小于连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师:火药味还不够重。突出“浓烈”突出“夺目”强调“迸跳”读
生:(读)
师: 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闻到了那股浓烈的火药味。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学习第二句:
师:听——这“滋滋”燃烧的导火线在怎样的深沟里?
生:在干涸的深沟里
师:(粗体:干涸)这个词语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涸”字典上的意思是——没有水。在干涸的深沟里,导火线会燃烧得怎样?
生:导火线会燃烧得更快、更旺。
指导朗读:
师: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谁来读?
生: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粗又长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师:此时,小于连心里万分着急,谁再读。
生:(读)(师板书:又长又粗、干涸、滋滋)
学习第三句:
师:更让小于连吃惊的是:他发现导火线竟然连着什么?
生: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师:(粗体:大火药库)火药库是干什么用的?
生:装炸药,枪弹
师:导火线又粗又长,连着的火药库又是大火药库。如果爆炸,后果会怎么样?
生:把人炸死,城市炸掉。
师:雄伟的市政厅,宽大的广场,欢庆的人民,随着爆炸声都会被毁于一旦。自己读读,。(板书:连着大火药库)
生自由读
师:一条连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在滋滋燃烧着,随时有爆炸的可能,真是万分火急。谁连起来读
生:(读)
(指导:夺目的火星迸出来了,很危险啊,小于连很着急,该怎么读呢?再读!)
(指导:导火线 “滋滋”地燃烧,情况更加危险了!小于连更着急了,还这么读吗?再读!)
(指导: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啊!再读。)
师:我们发现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急。男女生来比比,谁先读?
生:女生先读,女士优先。
师::大家都知道,后读可以准备充分,这时候得讲究绅士风度,就男生先来吧。
男生读
师:声音响亮,女同学加快速度。
女生读
师:火药味真浓。
(二)感受于连急中生智。
师:(出示句子)这可怎么办呢?快速燃烧着的导火线即将引爆大火药库啊!小于连想
生:这可怎么办呢?
师:导火线快速地燃烧着,灾难即将到来,人们却浑然不知!小于连想
生:这可怎么办呢?
师:布鲁塞尔城就要保不住啦! 全城老百姓都危在旦夕啊! 小于连想
生:这可怎么办呢?
师:读一读,小于连想了哪几个办法?可行吗?为什么?
生:三个,第一个是人到深沟里。
师:行吗?
生:不行,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
师:第二个是什么办法?
生:用水浇导火线上的火花。
师:行吗?
生:不行,打水的地方太远了。
师:第三个是什么办法?
生:喊人。也不行,来不及了。
师:时间紧迫,加快想办法的速度,读
生: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
理解“急中生智”
师:在万分紧急的时刻
生: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
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生: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
师:(板书:急中生智 用小便浇)点着“急中生智”: “急”的意思是?
生:危急;紧急
师:当时的情况怎么危急?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生读)
师:“智”就是?
生:智慧
师:小于连的智慧表现在——谁来说
生:(读句子)。
师:用小便浇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其它几种办法比比。你能提出更好的办法吗?(媒体:对比方法)
生:打水来不及,用小便浇节约时间。
生:深沟让人下不去,小便方便。
生:喊人不一定听见。
师:当时情况紧急,时间不允许去打水、喊人,小便随身携带,使用最省时。中生智的意思就是——
生:在危急的情况下,想到好解决的办法。
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意思。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不到10岁的于连成功地排除了险情。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充满了对小于连的崇拜。是的,布鲁塞尔城——
生:保住了,
师:全城老百姓——
生:得救了。
师:此刻,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于连?
生:聪明、勇敢
(板书: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三、总结提升
师: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果断挽救了布鲁塞尔城市,不仅成了布鲁塞尔的小英雄,而且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因此——(自己读第四节)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三个生字,想想瞻仰的意思。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试
生:(读)
师:谢谢你,你的读音很准。(板书:屹立) 看屹有个山字旁,屹立就是——
生:像山一样高高耸立。
师:瞻仰 这个词语比较难写,老师相信仔细观察一定不会写错,看清楚了吗?那把这个词语在书上工工整整地写一遍。谁到黑板上把这两个字写给大家看看。
(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
师:写得真好,只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能帮助你记住每一个生字。
师:此刻,让我们也一起来瞻仰这座铜像,谁能作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这座铜像的故事?看着板书,准备一下。
生:我是导游——,这是布鲁塞尔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小于连的故事讲得这么完整、精彩,你和小于连一样充满智慧。
师:了解了小英雄于连的故事,站在他的塑像前,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崇敬、仰慕。带着这样恭敬的心情看铜像就叫“瞻仰铜像”。
师:多了不起的小于连呀!所以,500年来,他的铜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虽然他的铜像身高不过半米,但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是布鲁塞尔城的英雄,是比利时的英雄,更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此刻,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这份崇敬记住这—一
生:一座铜像
师:记住这位小英雄的名字,他叫
生:于连
师:把他的名字记在心里,他叫
生:于连。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