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三年级上 >>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9-18



课文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一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首诗都是写景的,有共同之处,可以重点教学第一首古诗,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另外两首。
  学情分析:
  第二学段的孩子对古诗的学习有兴趣,也有初步的方法积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古诗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不做过多的解释,了解诗意为主。所以,指导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在想象与联系生活场景中理解诗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优美的画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读是古诗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图文对照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从而达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楚、断”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齐读课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二、抓关键字,了解诗题。
  (一)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
   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
   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李白常常在写诗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写诗时的背景,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四)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
  三、读熟诗文,想象画面。
  (一)学习第一句诗——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别是什么?
   (板书:天门楚江)
  2.结合插图、字理理解“断”“开”
  (1)出示“断”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讲解断的意思。指导书写“断”
  (2)结合诗句,插图,“断”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4.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二句诗——感受水的壮阔。
  1.继续读诗,指名读第二句。
  2.想象画面:第一句中的“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丽画面,那么,这一句中的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3.交流画面,读悟结合。
   这一句主要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借水又衬托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4.小结:古诗中的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副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5.齐读一、二两句。
  (三)学习三、四两句——品味“出”的灵巧。
  1.出示三、四两句,自由诵读。
  2.圈画景物,交流并板书:青山孤帆红日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4.辩一辩:“出”字用得对吗?
  (1)小组讨论:天门山会动吗?不动的话应该是“立”的,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立,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却用“出”对吗?
  (2)交流,联系生活经验,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看到原本静立的事物会“出”?
  (3)想象“日边来”: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5.出示李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读出把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声音高昂一些。
  四、小结写法,诵读积累
  1.回顾全诗,小结学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
  2.创设情境,诵读古诗。
  3.总结:刚才我们细细品味,大胆想象就欣赏到了李白的作品,我们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2、3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吧。
  五、书写生字,默写古诗。
   “断、楚、至、孤、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上节课学的古诗学习方法继续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两首古诗。
  2.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背诵《望天门山》
  2.回忆学法
  3.揭示课题,正确朗读诗题。
  4.抓关键字,解诗题。
  (1)题目告诉我们诗写了祖国哪里的河山?(西湖和洞庭湖)
  (2)题目还告诉我们什么?(饮:喝酒,初晴后雨:天气变化)
  5.出示背景资料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2.作者在西湖和洞庭湖看到哪些景物呢?用“——”划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圈圈出;
  3.运用结合注释、联系生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诗中美景,描述诗中描写的画面。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淡妆浓抹镜未磨
  2.认读:潋滟亦洞庭白银盘
  3.分小组汇报交流两首诗意。
  三、抓重点字词,品味美景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过渡:如果想把古诗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需好好地品读诗句的意思。
  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风景之美
   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初晴”,哪一句写的是“后雨”。(板书:晴、雨)
  (1)走进晴日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个词读懂的?
   ①出示词语“潋滟”,根据注释理解: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图片欣赏(出示西湖晴日美景图片)。说话练习:
   中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____________。
   傍晚,夕阳西下,西湖睡眠金光闪闪,又像________________。
   ③揣摩诗人心境。猜猜,诗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会说些什么呢?
   诗中苏轼只用了3个字就道出了这层意思——晴方好。(换词理解“方”:正)
  (2)走进雨日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赏图读词。图文一起出示: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烟雨蒙蒙
   ②看着这些景,读着这些词,雨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
   理解“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出示注释)
   ③提问:置身在这样烟雨朦胧的西湖之上,你会有怎样奇妙的感觉?带着这感觉再读。
   ④理解“亦”:你知道诗句中“亦”的意思吗?(也)结合《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词语“人云亦云”加深理解。
   ⑤指导对比朗读:下面,我们也来一次人云亦云,让我们用上这个“亦”字一起来夸夸晴雨西湖。(师:水光美!生:山色亦美!师:水光潋滟妙!生:山色空蒙亦妙!师: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亦是景。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2.探究比喻之巧,感受西湖风韵之妙
  ①过渡质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镜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则像一幅图画。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让我们来猜一猜,但猜要猜得有理有据。
   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理由二: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施,西湖,好巧啊,被苏轼这么一比喻,西湖从此就多了一个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书:西子湖。)
   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妆浓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导对话,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
  ③小结:西湖无论何时,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④出示后人评价语,感悟苏轼比喻之妙。(“道尽西湖好处。”“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二)《望洞庭》。
  1.学习第一、二句——欣赏风景的美
  ①出示诗句,朗读,交流:写到的两样好景致(板书:湖光秋月)
  ②闭上眼,听音乐,想象画面。(师描述: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睁开眼,想说点什么吗?
  ③眼前的湖光秋月图,让人感受到美好、舒畅,诗人刘禹锡用一个字把种感觉写了出来。(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和”:
   出示字典中“和”的7种解释,理解此处“和”的意思;
   齐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的美妙;
  ④观微课知“镜未磨”(播放微课视频)
   原来是像一面铜镜,而且是还没有磨亮的铜镜。(板书:铜镜)
  ⑤读好两行诗。
  2.学习第三、四句——感受想象的妙
   过渡:好一个湖光秋月,好一个镜未磨。诗人一边看,一边想像,看得美,想得奇,难怪这首诗能流传千年。接下去,诗人接着看,恐怕,会看到更美的景,带来更神奇的想像了吧。
  ①读读后两句,想想诗人看着洞庭的山水,又想到了什么?(板书:像银盘)
  ②引导看四幅图,画的都是洞庭美景,哪一幅是根据刘禹锡的诗句画下来的。(全班选择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相机补充君山资料
  ③欣赏如此美丽秀气的山水,你一定想到一些形容这山水的词了。(青山绿水山清水秀等)
  四、诵读积累,拓展延伸
  1.引读全诗:喜欢洞庭湖吗?喜欢这像铜镜一般的洞庭湖吗?(个别读)喜欢这像白银盘一样的洞庭湖吗?(个别读)
  2.引导背诵:喜欢洞庭的人,肯定喜欢这首诗(课件:填空式____女生读)喜爱这首诗的人也肯定会爱上洞庭湖(课件:填空式___男生读)
  3.全班背诵:喜欢到了极点,就是诗已经不见,但是只要一看到湖诗句就冒出来了(看画面全班背诵)
  4.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另4首
   李白《游洞庭》
  板书设计:
    
    

标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文件大小: 33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六》教案1
写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4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一个粗瓷大碗》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2
《一个粗瓷大碗》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一个粗瓷大碗》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个单元字词盘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案1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赠刘景文》说课稿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实录片段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1
《一块奶酪》导学案2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识字表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5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练习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及课后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基础知识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同步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文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