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考点讲解(语文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8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考点讲解
   
   三 考点讲解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服人。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
   
   考点1 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
   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或立论驳论相结合,每一篇议论文都应当有作者明确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中心,只有准确把握论点,才能准确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第一,要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作者阐明中心论点的几不方面,同时也是该部分的论点。如《谈语言》一文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它有两个分论点:一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一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第二,要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或陈述,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形式上论点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第三,要把握论点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如《世上没有傻问题》《为人民服务》两文题目就是论点。《科学与艺术》一文在开头即提出论点“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方,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你是你的船长》一文结尾才提出“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的观点。有的文章则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懒惰的智慧》一文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在文中分别提出。还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读完全文后用明确的语句加以概括,如《最苦与最乐》一文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应在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对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的辩证思考,才能作出准确概括。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此外,议论文题目一种是论点,一种是话题,应注意区分。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考点2 掌握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两者在逻辑上始终保持着一致。证明论点的依据主要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两类,因此,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科学的统计数据图表,它的特点是概括简洁,紧扣论点边叙边议。在文章中事实论据有的具体叙述,有的概括叙述,具体的事实论据容易辨认,概述的事实论据有时容易忽略,阅读时应细心辨认。对一篇文章中所列举的几个事实论据,要能够分析事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分析事例排列的合理性,以及详略安排等特点。
   道理论据是指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为人们所熟悉的、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部分引用,还可以间接或概括引述,这些引用方式要注意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中认真加以辨认。还要注意,议论文引用的名言(包括谚语等),除做论据外,有的也用来作论点,有的作为结论语,起到强调中心论点的作用;也有在引用名人的话申;既包含事实论据,又包含道理论据,不能将一切名言都视为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应当是读者比较熟悉或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阅读道理论据,应该能够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的事实,并以此检验这些道理论据能不能证明论点。同时,要留意积累一定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考点3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举例论证的特殊作用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懒惰的智慧》第2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
   道理论证是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这些道理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道理论一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如《怀疑与学问》就恰当地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并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然后分析这样的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的特殊作用一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鲜明深刻。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将白求恩同志和少数人的做法进行对比,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伟大及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用了几个比喻论证:以“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比喻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侵袭,以“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比喻我们的革命事业才刚刚开始。这样,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就把一些深刻抽象的道理深人浅出地说明了。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另外,关于驳论文的反驳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驳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驳论点就是确定被反驳论点的虚假性,驳论据就是通过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来确定其论题不能成立,驳论证方式就是通过指出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不管哪一种方法,最终都是为了驳倒对方的论点,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就批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颇有说服力。
   考点4 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这种结构又可分为两大类:逐层深人的论述结构,即“纵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即“横式”。由此派生出来的还有,tII\'横式”的有“总论一分论一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归纳,如《吴汉何尝杀妻》一文开头提出论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接着以《后汉书》和《东观记》中的四则史料展开论述,最后归纳出结论“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有“总论一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一总论”式,先从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如《大小猫洞》一文先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两个方面论述,最后推出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又如“纵式”的有“层层深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人,逐层阐发;有“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就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向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以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内容。
   考点5 品析议论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就整体风格而言,有的流畅凝练,有的大雅似俗,有的幽默传神,有的语重心长;就具体语句而言,一般句子较长,概括性强,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较多,书面语色彩较鲜明。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句子和关键性的词语,它们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反复琢磨。还要留意关联词语,理清句子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注意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文章中的举例论证,应认真分析概括性叙述语言以及事例之后的阐述。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细加体味。此外,有些议论文语言具体生动,如运用比喻、排比、反问、设问、反语等修辞手法,也应仔细地体味它们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考点6 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拓展知识不是考查文本的知识,而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阅读体验引向理性的思考中,让学生参与作者的文思,补充概括事例,最后要求说说自己的见解·这一类试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长抄,激发创造的欲望,显示出思维和能力水平上的层次性。解钱此类试题应紧扣选文的中心和材料,并能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谈出感受或看法,不要泛泛而论,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可以区分出一篇文章的观点与材料,探究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通过探究分析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材料是否翔实,说理是否透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版(七上—九下)现代文默写检测试卷
语文版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语文版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1
语文版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
语文版中考说明文知识复习ppt课件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当代诗歌阅读(语文版)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戏剧阅读(语文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案例剖析(语文版)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梳理
2006年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课内阅读理解试题集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案例剖析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福建省宁德市试题展示(语文版)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二)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说明文阅读·考点讲解(一)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