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当代诗歌阅读(语文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1 |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当代诗歌阅读
一、语文版现当代诗歌目录
七(下)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 14.乡愁(余光中)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6.*纸船(泰戈尔)
八(下)第二单元
5.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6.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席慕容) 一片槐树叶(纪弦)
7.*致空气(邵燕祥) 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铂金斯·莫里斯)
九(下)第二单元
5.词两首(毛译东) 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雪
6.再别康桥(徐志摩)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8.*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一条末走的路(弗罗斯特)
二 考点概要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法,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节奏的美;通过朗读,体味诗歌意境的美;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情感的美。当然,这样的感受往往停留在比较浅易的层次。但是,阅读诗歌,必须要一读再读。在初读的过程中要能恰当划分节奏、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联想想象,体会情感。
读诗,离不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语句中流动的情感。所以在体味、阐述诗歌情感特点时,一是要注意抓住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特征。二是要注意诗歌中的一些直接抒情的语句。
3.细心揣摩,赏析评价。
中学生应该有初步鉴赏文学的能力,在现代诗歌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对诗歌的意境营造、情感抒发、语言运用方面进行评价、鉴赏。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句。
4.拓展延伸,模仿写作。
诗歌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最能引起人们的良多感慨。在诗歌阅读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去反思相关的问题。另外,如果有兴趣,不妨即兴仿写一些现代诗歌。一些省市,已将品诗、写诗纳人了中考试题中。这样的做法,引导大家热爱诗歌,热爱文学。
三 案例剖析
【考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浙江省湖州市,2005)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左一脚 母亲啊
走成一条 十年 我正努力
曲折 右一脚 向您
回荡的 十年 走
万里愁肠 来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十年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着,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考题2】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题。(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2005年)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考题3】阅读冰心《纸船》,完成1一3题。(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登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下边句子中的“/”和“· ”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3.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
【考题4】 阅读下面小诗《星星和花》,完成1-2题。(江苏省常州市,2005年)
一对可爱的姐妹,
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
地上的星星叫花。
彼此虽隔天涯,
却有着同样的色香。
星星的亮光,花儿的笑,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
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
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武继平 沈治鸣 译)
1.带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 ”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2.有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考题5】品诗写诗。(广东省课改区,2005年)
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 雨 题目: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四 参考答案
【考题1】C
【考题2】1.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考题3】1.C 2.(略)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梦”相关的诗句均可)
【考题4】1. 不设统一答案。例: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顿,读来有节奏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把重音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强调了星星消失,花儿承露的形态变化,渲染了诗中的悲剧美。(3分,节奏划分1分。重音不独记分,与理由阐述能自圆其说2分。) 2.略
【考题5】 评分要点:(1)能抓住事物特征;(2)有合理的联想或想像;(3)表达某种情感;(4)语言形象精练。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