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0



l 8  甘露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二. 题目解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三、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四、讨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五、交流信息 
    ①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②学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六、教师小结 
  ①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②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一、分组探究 
    ①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②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密,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二、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许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②用词准确;③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小结、扩展    
    ①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②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神奇的纳米》ppt课件3
《神奇的纳米》教学反思
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6篇)
《神奇的纳米》同步训练
《神奇的纳米》练习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奇的纳米》教案及练习
《神奇的纳米》ppt课件2
《神奇的纳米》ppt课件1
《神奇的纳米》教案3
《神奇的纳米》教案2
《神奇的纳米》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