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英雄的挽歌——《垓下之围》中的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0 |
盖世英雄的挽歌
——《垓下之围》中的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近几年来高考中对鉴赏类题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使学生对此早日有所准备。选择垓下之围是因为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学生对此人有较深的了解,较易于展开评论。同时通过这一悲剧形象,结合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从而使学生能够引磨难为奋斗,化逆境为动力。找准目标,勇敢前行。
二、教学目标:
依托《垓下之围》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如何进行人物形象的鉴赏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放《十面埋伏》音乐)
刚才的这首乐曲同学们都很熟悉吧。(琵琶曲《十面埋伏》)这是根据历史上哪个事件改编的?(幻灯片)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表现的是楚汉战争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情景,着重渲染了刘邦军队得胜之姿态,渲染了西楚霸王英雄之末路。
大屏幕显示: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
—《四照堂文集》(幻灯片)
这是明代学者王猷定在听了《十面埋伏》后在他的《四照堂文集》中留下的一段文字。(陈丽舟来读一下。)
在这段文字中浓缩了整个《垓下之围》的故事,一共有哪几个场景?(霸王别姬、垓下突围、乌江自刎)(幻灯片)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文字的疏通工作,这节课通过对项羽人物形象地分析,学习并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幻灯片)
(二)、深入阅读课文
带问题阅读课文:你最欣赏哪个场景中的项羽?
在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1、霸王别姬
我喜欢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因为……
展现了霸王多情的一面:面对虞姬唱《垓下歌》慷慨悲凉,既展示了霸王多情的一面,同时也将霸王有心保护爱人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泣” 逝去的霸业、江山、美人、乌骓马……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此情此景感人至深。(幻灯片人物形象)
项羽是一个……的人,文中通过……体现了……的形象。(抓住语言、动作的描写)
项羽是个多情重义的本色英雄。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唱《垓下歌》,呜咽悲慨,凄凉动人。其对妻子的多情感人至深。
2、垓下突围
我喜欢该下突围中的项羽,因为……
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语言: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自信的无敌统帅,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云)
项羽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之人。以数十击数千,斩将刈旗,当者披靡。身处绝地,仍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
3、乌江自刎
我喜欢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因为……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寥寥数句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临危之际,不是念念不忘自己在反秦战争中的功绩,而是引咎自责。面临一线生机,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纷飞的战场,扫荡秦军。又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不起人民的时候,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才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
项羽知耻而重义,是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转赠忠贞之士。兵败人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机动)项羽选择了自刎,是否值得?历来众说纷纭,却看后人对此事的评论。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由“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可知杜牧认为项王自刎失之草率。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见王认为项羽自刎是最正确的做法。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其诗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悲剧人物的目的何在?
且到作者自己的话中去寻找吧: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毫无疑问,作者对霸王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情感的。
项羽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他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这是一个悲剧。司马迁将自己爱、怜、怨、恨,以至满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谱写出这一曲英雄悲歌。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鼓舞读者化逆境为动力,引磨难向奋斗,完成生命的恢宏哪怕悄然离去,悲壮人间!这就是司马迁透过项羽的悲剧留给我们的人生意义,也正是作者塑造这一悲剧人物的目的!
在前面分析讲解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完善该下之围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学生先总结)
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重情重义之人。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鼓舞读者化逆境为动力,引磨难向奋斗,完成生命的恢宏哪怕只是刹那芳华也当义无反顾!
现在项羽的人物形象鉴赏已经完成了,同学们能否总结一下我们所用的方法呢?
(三)、人物鉴赏
人物鉴赏的方法:
人物形象总括
分析材料,借助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总结出人物形象
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的意义与作用
(四)、回家作业
学习了如何进行人物鉴赏之后,下面由同学们进行实践。
以《毛遂自荐》为文本,分析毛遂的人物形象。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垓下之围》,分析楚霸王项羽的人物形象,了解了人物鉴赏的方法,并深切体会到了项羽身上所蕴含的悲壮之美。现在还有几分钟时间,再让我们静静欣赏音乐,去体味那远去的金戈铁马,体验项羽的悲剧人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