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8-19 |
4.只要翻过那座山
【教学构思】
面对这篇含义隽永的散文,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感悟,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文章给我们提供的情境:清晨,在被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一个少年正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山顶往前望去时,前方仍然是绿色波浪一样起伏的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少年继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又一座山顶,然而前方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惫不堪,他在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掠过,像一束亮光……少年蓦地站起来,望着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蓝色的天空,一片雪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双手中……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其次,在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探求和领悟“大海”与“山峦”的象征意义:涛声回荡的大海已不是自然界中的海洋,而是一种理想的象征;连绵起伏的山峦也不是自然界的山脉,而是通往理想的一道道壕沟,一个个关卡。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各自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大海,还需要翻越怎样的“山头”。
再次,要引导学生探究“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六次,从立意上看,它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与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结构上看,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刻画人物上看,它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少年坚定执著的性格。从语言上看,它是一种反复修辞格。从表达效果上看,它一唱三叹,令人回肠荡气。
最后,要着重指导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前,应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设计好朗读方案。朗读时,应引导学生调整声音的强弱与语速的快慢,处理好重音与停顿,用明快、舒展的语调,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索并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朗读技巧,能正确处理重音和停顿,并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
②想象文章描写了怎样一组画面?跟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③与同桌讨论一下这组画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⑴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海”、“山峦”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②我们每人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大海吗?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大海?
⑵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3.精读课文,训练美读
①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②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设计朗读方案。
③学生结合练习二和练习三,自己设计朗读方案。
④根据朗读方案,小组内朗读。
4.美读课文,选评最佳
①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进行朗读。
②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朗读效果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③全班朗读,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进行拓展与比较阅读。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