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
媒体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策略说明 |
|
一、尊重主体,读中感知 |
媒体出示课题 |
1、自由轻声读课文,体会:北国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
1、 抽生读课文:你能把对课文的感受读出来吗?看谁读得好。 |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1、 大组交流
2、 质疑问难。
4、分小节读文。 |
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
|
二、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
媒体出示 |
1、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圈划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
1、 重点语句理解: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2)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如无数的针扎。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作点评。
4、质疑问难
5、朗读指导 |
1、 小组交流
2、 交流体会与感受
3、 朗读品味 |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
|
三、迁移运用 |
|
1、 读句子
2、 品析一连串的动词的用法及作用。
3、 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
1、 读句子
2、发表自己看法
3、个人准备
4、小组交流 |
培养学生运用一连串动词写一件事物的能力。 |
|
四、语言与思维训练 |
1、 |
1、同样是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在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2、 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3、 从你阅读过的文章里找出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的文字,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
1、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
2、小组交流 |
通过阅读比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