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
作者:大漠风花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0-04 |
作者EMAIL:zhaoyongkang2866@163.com
谈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语文课,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现高效率语文教学?在此我将自己的一点教学感受和同仁一起分享。
一:播放音乐,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美妙动听的音乐,没有人不愿意欣赏。因为它既可以愉悦生活,又能陶冶性情,给学生带来听觉的享受。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使用各种音乐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音乐导课。传统的导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营造一个特定的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融进到这个氛围中。不管描述着的语言有多么的精彩,但都是抽象的、苍白的,而音乐的优势就在于它形象而生动。比如,在上《孔雀东南飞》一课前,我播放了一曲《梁祝》,学生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加上这样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意境中,让孩子们去理解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更容易了。
(二)音乐范读。名家名篇诵读在课堂中的运用,让学生边看边听,在那优美的音乐中、在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中,孩子们的情弦完全被拨动,对课文真切的美感体验油然而生。在讲《将进酒》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真样的方法,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让学生完全折服、沉醉。 更激起学生们诵读《将进酒》的热情。
(三)配乐朗诵。在伴奏音乐的的感染下,让学生随着音乐沉浸在文章的喜怒哀乐中。比如,给学生讲“感悟生命”的话题作文时,我运用背景音乐给学生朗读了一篇关于四川地震的感人文章,读完以后,学生泪流满面,为接下来学生发言做了准备。同时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也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把握诗歌节奏和内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不仅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而且将至推广为全校性的诗歌朗诵,收到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二:展示图片,活跃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魏晋时文学家曹植在其《画赞》中说:“观画者,见三皇玉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妇妒夫,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手鉴戒者,图画也。”一幅或几幅合适的图片,会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学习的意愿。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课时,我结合时事,将法国法士德公司拍卖的我圆明园兔兽首、鼠兽首铜像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讲述那段让中国人蒙羞的屈辱史,那么“闭关主义”就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学得很轻松,效果也比较良好。同时,图片的展示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一段最古的长城 》一课时,我选取了很多地理图片,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还让他们了解了课本之外的一些东西,使他们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华夏文明的魅力。
三:播放影像,场景再现,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有句话说:在生活中学语文。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生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经常选用一些影像资料来配合教学。比如,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以后对课文中的场景有了把握,同时直观地感受到了剧中人物的魅力,对于理解人物性格有很大的作用。项羽的轻敌自大、刘邦的机智狡猾,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四:利用投影,方便快捷,强化学生巩固知识。
以前考试是一单元进行一次,而运用多媒体投影,我可以把传统的发考试卷的环节省了,每一课学完以后都可以进行测试,学生只要看投影,口头答题,一样能够课课强化,课课巩固,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地提高,省时又省力。
总之,电化教育通过声音、图片、影像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使纯语言、纯文字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收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