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养母》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3-08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养母》是北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本篇课文放在“亲情歌吟”为主题的第三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生活,感

受浓厚亲情,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懂得回报的人。

结合初一学生“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新学年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多

了一份憧憬,一份思考,一份成熟”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拮据、兄姊、剜、庇护、煞”等词语。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例:“……而我如今身处都市文

化圈,却很难见到您这样纯粹的人。”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对养母的深情。

3.情感目标:

感悟现实生活中的母子关系,学习作家对亲情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设计依据: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

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

对养母“小气”“自私”等形象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

(四)教学难点:

如此平凡的养母为什么依然震彻人心。

二、结合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母爱的震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

计了一个有关母爱的情境。通过对伟大无私的母爱故事的倾听,唤起学生对《养

母》这一课学习的热情,“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

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误以为这又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伟大的故事,从而为下

面的学习打下一个伏笔。

(二)整体感知

1.先是教师范读课文。然学生自然而然地被课文讲述吸引,进而熟悉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见解。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

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

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

在精彩段落的写作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

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梳理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

通过问题得出:养母的爱全给了家人,正是她在艰苦年代的“小气”和“自私”

才让我们拥有了最真切的幸福。他在亲人面前何曾小气过一点点?她其实只是

对自己小气。

3.接着回顾课文,再现课文部分对养母的评价。这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进一步加深,同时感悟到养母对作者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从而点拨得出:母爱

的表现形式也许不同,但它的内涵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说轰轰烈烈献身的爱

是爱,平凡琐碎的爱就不是爱。如果你用心灵去感悟,就一定会感受到那整日

包裹在身边的,已经成自然的浓浓的母爱。

(三)情境体验(抒写心情)

最后通过一连串的质问引起学生对自身实际的反思:

1. 你是否像母亲记得你的生日那样记得母亲的生日?

2.你是否对母亲近乎琐碎的爱已失去了耐心?

3.你的房间悬挂着妈妈的照片?全家福?还是自己的?或是明星的?

4.你是否还像小时候一样赖在妈妈身旁向他诉说自己的小秘密?

思考完这一系列问题,假如让你对妈妈说些什么,你会怎么说?

(四)课堂小结:(感悟生活)

无需抱怨妈妈这一点不行,那一点不好。虽然她不是完人,她却能撑起

我们的一片晴空,是我“纯粹”的,真实的妈妈。

(五)课后作业(深化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

机会。”因此我在课后作业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1. 为妈妈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下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悄悄放在妈妈枕边。

2.观察妈妈对此事的反应,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

这是学生通过课前故事、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和老师所设定的亲情

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

们简单谈谈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平凡琐碎的爱也具有震撼人心的

效果,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精神。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

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

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

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贺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目标

1、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2、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3、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说明: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中最浅显的一篇,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同文中的孩子一样习惯了母亲无微不至、润物无声的照顾和无休止的牺牲,本文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状态,所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中最贴近学生实际,也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而细节是生活真实的再现,细心体会文中细节的内涵,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母亲的内心活动是丰富的,但是孩子往往会忽略母亲的感受。所以,引导学生想象各个人物的心理,尤其是母亲的心理活动,通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形式使学生领悟母亲的牺牲精神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里柯克的作品是以幽默见长的,本文的幽默是通过母亲与父亲、孩子之间不断的对比表现的,这种对比使人在笑声中领悟亲情的份量,更加感受到母爱的无以为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2、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深沉的母爱的。

 

说明:

细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最难编造的东西,所以,在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够养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所以,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的内涵是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重点。母爱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母亲的无私、牺牲,往往令人落泪,而作为著名幽默文学作家的里柯克,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深沉的情感,这恐怕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本文的障碍点。面对幽默的文字,除了笑,我们还应该有怎样的思考?本文幽默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展现的,所以,思考可以从此处入手,利用各种形式的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到笑与泪交融的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们是怎样替妈妈过母亲节的?交流各自是怎样为妈妈过母亲节的。引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作好感情上的铺垫。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作者这样的写法和文章的题目、主题相符合么?为什么? 1、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作一个数量的统计: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事,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事。

2、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统计结果之后有什么感受。

3、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但是统计的结果却令人诧异,这样的写法和文章的主题相符合么?为什么?

4、课堂交流。通过直观的数量统计,在强烈的对比中促使学生发现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仔细研读课文,教师点拨思考 “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庆祝母亲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1、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2、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叙述性作品中细节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所以,在阅读时要求学生研究细节,能够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

品味重点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结尾写到“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这里母亲的泪水中有哪些心绪和情感?请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想象,交流:这部分描写刻画了母亲怎样的心绪和情感。文中的细节很多,抓住描写母亲的一个重点细节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母亲的心理,从而直接把握文章的主旨。

布置作业,延续情感的体验观察生活,你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作一番描写,口头交流。 1、学生观察生活,准备一段口头发言的讲稿,描写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的一个细节。选择部分同学全班交流。

2、其余同学聆听同学的发言,要求听完之后复述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本文具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力,怎样使这种感染力具有长久的影响,从课内向生活的延伸是一种形式。而聆听能力的提高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和本课的作业相结合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思路点拨

文章很浅显,因而,开头要求学生所作的数量统计就起到了保证学生耐心阅读的作用,这是一个基础环节,在统计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品味细节是培养阅读良好习惯的一个方法,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捕捉细节到品味细节有一个学习要求渐次提高的过程,在交流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情积累。作业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聆听的能力。本课也可以侧重从作者幽默的文风与深刻的内涵之间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幽默的力量是什么?

 

练习

1、你是怎样给爸爸过父亲节的呢?记下你所做的事情,和你爸爸的反应。和你的朋友交流一下。

2、阅读《与里柯克一起笑》,选择其中的一篇,复述给你的朋友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养母》教案6
《养母》学案2
《养母》学案
《养母》教学设计5
《父母的心》《养母》同步练习
比较•探究《养母》导学案
《养母》教案4
《养母》教案3
杨新雨《养母》ppt课件4
《养母》教案2
《养母》ppt课件3
杨新雨《养母》教案1
杨新雨《养母》原文阅读
《养母》ppt课件2
北师大版《父母的心》《养母》教案及练习
北师大版《养母》ppt课件1
《父母的心》及《养母》研讨要点
《养母》课堂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