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08


羁 旅 乡 思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在充分预习、熟读诗词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3.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3、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阅读初体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想一想,自己从诗词中能学到什么?用红笔在诗词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预 习 案】——按图索骥,高效预习
【知识链接•循规蹈矩】
【一】概念: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背景: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三】情怀: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标题: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导学案
文件大小: 34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导学案(3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9
《阿房宫赋》导学案8
《国家的儿子》学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5
《客至》导学案
《登快阁》导学案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2
《自己之歌》学案2
《迷娘(之一)》学案2
《自己之歌》导学案
《树和天空》学案2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
《黍离》导学案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2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3
《天路》导学案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3
《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学案3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课件(44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课件3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课件2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