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08 |
羁 旅 乡 思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在充分预习、熟读诗词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3.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3、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阅读初体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想一想,自己从诗词中能学到什么?用红笔在诗词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预 习 案】——按图索骥,高效预习
【知识链接•循规蹈矩】
【一】概念:羁旅行役诗也称为思乡怀远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背景: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三】情怀: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 标题: |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3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