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管鲍之交》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16


《管鲍之交》学案
 
         制作人:闫龙    审核:王青    时间:  2月22日
 
【教师寄语】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学习目标】
1、  掌握“合”“匡”“游”“多”等实词、“以”“而”“之”“于”等虚词及“穷困”“死”“羞”“耻”“下”等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过程】
一、 背景资料
1、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课文节选的即是写关于管仲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
2、春秋初期的齐国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国君。管仲和鲍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二、 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1、  把你认为生僻的字词整理在下面,并注音。
 
 
2、  语言积累
实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                  分财利多自与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鲍叔终善遇之                        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虚 
齐桓公以霸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以我为贪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知其贤        
及小白立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                              管仲之谋也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词类活用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召忽死之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吾幽囚受辱                            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翻译句子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三、 文本解读
1、  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笔墨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这是本传的主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概括一下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2、  文章中管仲曾动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管仲为何这样说?
 
明确:一方面,说明鲍叔牙对管仲                                      
另一方面,这句话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                             
 
3、  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4、“管鲍之交”这则故事给世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把握主旨句)
四、 学以致用
正是鲍叔牙对管仲如此的知遇,两人的交往才成为千古佳话,所以才有了形容朋友之间情深意重的成语:管鲍分金、管鲍之交。而唐代的诗人杜甫面对冷暖人情、炎凉世态,发出了这样的感喟:“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那么同学们学了《管鲍之交》,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五、 发微探幽
    “读其书想见其意”, 有人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意有所寄)是什么呢?(结合司马迁遭受腐刑时的身世处境考虑)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导学案(3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9
《阿房宫赋》导学案8
《国家的儿子》学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5
《客至》导学案
《登快阁》导学案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2
《自己之歌》学案2
《迷娘(之一)》学案2
《自己之歌》导学案
《树和天空》学案2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
《黍离》导学案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2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3
《天路》导学案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3
《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学案3
《管鲍之交》ppt课件2
《管鲍之交》导学案
《管鲍之交》教案3
《管鲍之交》教学设计2
《管鲍之交》ppt课件1
《管鲍之交》教案及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