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扬子江》教案4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18 |
相关课程标准: 1.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赏析优美文段,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和命运抗争的思想。 2.理解“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 评价任务: 1.开展阅读、朗诵比赛。 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歌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对话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陈衡哲,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 (1893—1976)。笔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生在江苏武进。幼年在亲友辅导下读书。1911年到上海,进爱国女校。1914年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留美期间,先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191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先后在北大、川大、东南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一度居香港和南方各省。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回国后又陆续写白话小说在《新青年》发表。这些作品,后结集为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另写有散文100余篇,自己从中精选了52篇,编为《衡哲散文集》。解放后,曾任上海政协委员。 背景: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写于20世纪20年代,摹写出五四时期的青年不满现实、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的大潮中拼搏奋斗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题解:运河,人工挖成的可以通航的河,本文指我国的京杭大运河;扬子江,今江苏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古称扬子江。 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二、感悟文字之美: 1.范读:感悟表现手法之“新”: 把运河与扬子江拟人化,安排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对话。 | |
| 标题: |
《运河与扬子江》教案4 |
| 文件大小: |
1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