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第一千个球》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12


第一千个球
一、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二)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三)学习球王贝利的出色人品并探究其成因。
二、课时安排正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可让学生在课前找资料,也可提供教参上的“有关资料”,要求既能全面展示贝利的绿茵传奇生涯,又有生动形象的小故事。
(二)自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可集体朗读,第二部分可由教师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读完后分别请同学概括内容。
(三)了解前后两部分内容的联系
球王贝利不仅球艺精湛,而且心理素质良好,为人谦逊,请同学从第一部分里找出相关语句。想一想编者把这两个片断放在一起,有什么深意?从贝利的哪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亲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慈父与恩师”?
(四)讨论回答“思考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心理活动描写在传记文章中的作用
(五)心理描写片断训练·
请同学阅读《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第10段,模仿本课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在“这激怒了我”和“我就要跳下去”这两句话后插写合理的心理描写。——
第一千个球
贝利 慈父与恩师
球艺精湛
出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人品优秀
少年爱因斯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 的优秀学习品质。
1.)“略读”指导
“略读”是指大致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 阅读时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读
1.请同学给生字注音:
孤僻( ) 腼腆( ) 遏( )止
涓涓( )细流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
(1) 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 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 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 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 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 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 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小组讨论交流。
(1)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门)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斯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4.请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甚理解的问题。
启发:可从多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对写法方面的疑惑之处等等,均可提出疑问。
估计学生会遇到的问题:
门)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例:“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参考: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文中形容很认真。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参考: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3)文中多处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①同桌合作,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文字。
②读读,议议,体会“画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③班级交流(结合“思考与练习三”)。
参考:“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光彩,又给人以希望: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夫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5.知识迁移。
投影或印发讲义
内容:文学作品中“画眼睛”的成功体例。
例:一个晴朗的早晨,公路上车水马龙,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了。两位主人同时摔倒,又同时爬了起来,用充满埋怨但又含着一丝谅解的目光望着对方。那目光一接触,又立即触电般地闪开,两位主人再次跨上车向着不同的方向骑去——既没有响雷般的令人厌恶的争吵,也没有亲切的令人欣慰的道歉。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
点评:这段文字着力描写了两位车主人骑车相撞时彼此相对而又迅速离开的目光。这目光是含蓄的,充满埋怨又含有一丝谅解,反映出车主人复杂的。动理活动。“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结束了”,表明两位车主人都很宽容大度,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启发:“画眼睛”是肖像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多加体会,并在自己习作时恰当运用。
(三)课堂小结
清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要点概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骆驼寻宝记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2、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3、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18页)
《第一千个球》教案7
《第一千个球》教案6
《第一千个球》问题学案及答案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6页)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16页)
贝利《第一千个球》mp3音频朗读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8
《第一千个球》读后感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7
《第一千个球》说课稿2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5
《第一千个球》学案
《第一千个球》导学案
《第一千个球》教案4
《第一千个球》学案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6
贝利《第一千个球》原文全文阅读
《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同步练习
语文版《第一千个球》ppt课件5
《第一千个球》图片素材(18张)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第一千个球》教案及练习
《第一千个球》课堂实录
《第一千个球》同步练习(3)
《第一千个球》同步练习(2)
《第一千个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千个球》的教与思
《第一千个球》教案3
《第一千个球》说课稿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4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3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2
《第一千个球》ppt课件1
《第一千个球》教案2
《第一千个球》同步练习
《第一千个球》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